全部商品分类
010-8246 4188

GB/T 5750.1-5750.13-2023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代替GB/T 5750.1-5750.13-2006 GB/T 32470-2016)

¥780.00

中国环境百科全书选编本《清洁生产》

¥128.00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教程—人造板工业

¥75.00

第四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发动机环保信息公开系统操作手册

¥90.00

山东省重点行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实践与应用

¥88.00

CJ/T 221-2023 城镇污泥标准检验方法

¥240.00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教程—有色金属工业

¥98.00

湖北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构建及应用

¥88.00

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技术与实践

¥86.00

中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手册

¥60.00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18.00

浅海增养殖大数据技术及应用

¥129.00

商品介绍
领取优惠券
成功加入购物车!
再逛逛
去结算
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水沙过程及河道演变

  • 研究
  • 河道
  • 黄河
  • 变化
价        格

69.00

定价¥ 69.00

库存 500
已售 0
运费
按件计费
已选择商品:

+ -

加入购物车
立即下单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用户评价(0)
  • 手机查看

《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水沙过程及河道演变》

定价:¥67.00

发行:手机/微信号:189 1126 8056

发行:北京星宇出版发行集团(010-5773 6766 / 5773 8166)

作者:王随继 等 著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1-10-01

ISBN:9787511149329

版次: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水沙过程及河道演变》计算了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及其典型区间净产流量和净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初步分析了黄河主河道上河型发育及转化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剖析了黄河中下游河道月均输水输沙量变化及在暖季和汛期河道输沙效率的变化特征。针对黄河下游河道,对比分析了不同河型段的沉积动力学特征、河床沉积速率变化、河相关系变化、河道断面参数变化及其对水沙过程的响应机制;构建了黄河河口陆地面积冲淤变化与来沙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初步揭示了黄河水沙过程变化、河型转化、河道演变及河口冲淤变化的主控因素及其作用方式。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黄河流域地貌特征概述

1.2 黄河流域气候和植被特征简述

1.3 黄河流域主要人类活动概述

1.4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第2章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

2.1 径流量变化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2.2 黄河流域典型区段划分及其依据

2.3 数据资料和研究方法介绍

2.4 径流量变化影响因子贡献率估算

2.5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径流量变化的影响机制

2.6 小结

第3章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

3.1 流域产输沙变化研究回顾

3.2 主要水文站输沙量变化特征

3.3 不同区段河流年净输沙量变化特征

3.4 净输沙量变化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析

3.5 净输沙量变化的人类活动影响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月均输水输沙量及水沙关系变化分析

4.1 不同年代月均径流量及月均流量变化特征

4.2 不同年代月均输沙率及月均含沙量变化特征

4.3 不同年代典型水文站月均来沙系数变化特征

4.4 不同年代月均流量与含沙量关系变化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河流输沙效率和泥沙输移比变化分析

5.1 输沙效率及河道冲淤研究回顾

5.2 数据分析方法及暖季和主汛期输沙效率定义

5.3 黄河下游输沙效率阶段性变化特征

5.4 影响输沙效率变化的主控因素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冲积河型的多样化及其转化现象分析

6.1 冲积河流主要分类方案概述

6.2 冲积河型成因简述

6.3 冲积河型转化研究简述

6.4 黄河干流河型多样化的地理特性

6.5 黄河青藏高原玛曲河段的河型转化特征

6.6 黄河上游托克托河段的河型转化特征

6.7 黄河下游高村上下河段的河型转化特征

6.8 小结

第7章 不同河型的动力学和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7.1 河道比降时空变化特征

7.2 平滩流量流速及河道宽深比变化特征

7.3 不同河型段水流能耗率时空变化分析

7.4 粒度分布特征及中值粒径年际变化

7.5 水流断面形态对流量的响应特征

7.6 不同河型段的河道冲淤演变特征

7.7 不同河型段的河道宽度演变特征

7.8 小结

第8章 冲积河道沉积速率变化及成因分析

8.1 同流量水位变化揭示的河床沉积速率

8.2 断面平均高程变化反映的河道沉积速率

8.3 沉积速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8.4 小结

第9章 汛期河相关系变化及河道调整趋势分析

9.1 河相关系研究及应用回顾

9.2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及关键拟合参数

9.3 汛期河相关系参数的空间变化及相关关系

9.4 不同河型段汛期河道调整趋势分析

9.5 小结

第10章 河道断面参数变化及水沙过程响应

10.1 水沙过程与河道断面调整研究简述

10.2 数据资料与研究方法

10.3 断面形态与水沙过程相互关系分析

10.4 水沙搭配对断面形态参数的影响分析

10.5 小结

第11章 水库建设及运行对河道演变的影响

11.1 河道演变与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简述

11.2 河道断面及数据选取和研究方法介绍

11.3 典型水文站水沙变化分析

11.4 河床冲淤与河道纵剖面变化特征

11.5 断面形态随流量及含沙量的变化规律

11.6 水库水沙调控模式对河道演变的影响

11.7 小结

第12章 河口淤积与水沙及河道演变关系分析

12.1 黄河流域输出水沙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12.2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变化分析

12.3 不同入海河口及三角洲整体造陆面积变化

12.4 河口造陆面积与入海沙量之间的关系

12.5 三角洲造陆面积与河道演变的关系

12.6 入海输沙量临界值的适用性分析

12.7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人将她亲切地称作“母亲河”。提起黄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历久弥新,就像黄河水一样绵延万里、奔流不息。黄河,作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9个省(自治区)后注入渤海,汇集着沿途的产流,浇灌着沿途的土地,滋养着流域内外生息的民众。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台地、华北平原等多样化的大型地貌单元,跨过了地表物质组成极不相同的典型区域,从海拔高程4000米以上的“云间黄河”逐渐流向河口的海洋基准面。多变的气候状况、复杂的地形地势、多样化的汇水区和差异化的沙源区,无不展示着黄河流域环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流域固有的各种地表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如何制约黄河的水沙输移和河道的发展演化,历来是地理学家和水利学家长期关注的科学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流域内人类活动的逐渐加强和影响范围的逐渐扩展,黄河的产输沙机制和河道演变机制因受到人类活动的干预而与过往的天然过程有所不同。

  由于黄河地貌的多样性、环境的复杂性、水沙来源存在的区域差异性、气候变化的复杂性、人类活动干预的多样性等,对黄河流域的研究工作可以在诸多不同的方面开展。迄今已有的关于黄河的形成演变、冲淤演化等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其中,许多研究或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突破,为人们了解黄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打开了一扇扇窗户。科学无止境,关于黄河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的科学问题,有待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去破解。

  本书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及其不同区间净产流量和净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以及河型及其转化的多样化现象;探讨了黄河中下游河道月均输水输沙变化及暖季和汛期河道输沙效率变化特征;针对黄河下游河道,重点分析了不同河型段的沉积动力学特征、河床沉积速率变化、河相关系变化、河道断面参数变化及其对水沙过程的响应;拟合了黄河河口陆地面积冲淤变化与来沙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黄河水沙过程变化、河型转化、河道演变及河口冲淤变化的主控因素及其作用方式。期望这些研究工作能够成为破解黄河某些疑难问题的“垫脚石”。

  本书中所列的主要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的资助,属于专题“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多因素耦合作用机理”的主要内容,也是课题“黄河下游输沙阈值及水沙调控作用潜力”(课题编号:2016YFC0402503)的组成部分;与河型及河型转化有关的内容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河典型河段的河型演变及其驱动机制”(项目编号:40771031)的资助;与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量及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有关的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季风区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下属专题(课题编号:2010CB428404)的资助。在研究工作中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炯心研究员、师长兴研究员、颜明博士、贺莉博士、闫云霞博士等的帮助,也得到了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安催花、付健、罗秋实等同仁以及河海大学丁赟教授的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本书作者王随继现任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刘慰就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作者在此也对上述单位多年来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各种支持致以诚挚感谢!

  本书是作者在总结上述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全书共分12章。各章的著作者如下:第1章至第7章由王随继执笔;第8章由王随继和刘慰执笔;第9章由王随继执笔;第10章由刘慰和王随继执笔;第11章由王随继和刘慰执笔;第12章由王随继执笔。全书由王随继汇总统稿。限于作者水平,书中定有不少欠妥或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100 %

好评度

  • 全部
  • 有图/有视频
  • 好评
  • 中评
  • 差评
  • 追加
只看当前商品评价
CONTACT US
— 联系我们 —
地址:
邮箱:
北京市海淀区悦秀路99号(通厦公元99-1-6层)
手机:189 1126 8056 电话:010-8246 4188
传真:010-8246 4188 www.bjzhxy.com
www.chinawsbook.com www.chiahjbook.com
版权所有:
北京星宇正标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志宏星宇图书销售中心 北京星宇树莓农林科学研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