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4789.2-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替代GB 4789.2-2016)
¥20.00
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26.00
GB 4789.1-2010 食品安全 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20.00
GB 478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的测定
¥20.00
GB 478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22.00
GB 478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34.00
GB 478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30.00
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26.00
GB 478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22.00
GB 4789.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空肠弯曲菌检验
¥22.00
GB 4789.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26.00
GB 478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β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20.00
HJ 1153-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醛、酮类化合物 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
定价 ¥23.00
内容简介:《HJ 1153-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醛、酮类化合物 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中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酮、丙醛、丁烯醛、2-丁酮、正丁醛、苯甲醛、异戊醛、正戊醛、正己醛共12种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目录
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鞍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抚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沈阳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14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1年3月15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方法原理
4 干扰和消除
5 试剂和材料
6 仪器和设备
7 样品
8 分析步骤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10 精密度和准确度
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 废物处理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附录B(资料性附录)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附录C(资料性附录)醛、酮类-DNPH衍生物的乙腈:水体系分离参考色谱图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