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
定价:80.00元
作者:李国刚 编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1103321
版次: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5
字数:8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初期,我国就开始有组织地推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以普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基本知识、制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建立监测方法、研制和生产环境标准样品与质控样品为依托,以质量控制考核和技术培训为主线,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保证工作路线。1991年,原国家环保局颁布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制度(暂行)》和《环境监测优质实验室评比制度(暂行)》等一系列制度,标志着质量保证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轨道。全国性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数据比对、持证上岗考核、优质实验室评比以及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等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环境监测人员素质、质量管理水平和监测能力的全面提高,推进了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更加程序化、系统化、制度化、法制化,基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国内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简介
第二章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一、《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二、《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
三、《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四、关于印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的通知(环发[2006]114号)
五、关于印发《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的通知(环办[2003]49号)
六、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通知(环发[2007]56号)
七、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的通知(环办[2007]117号)
八、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规定》(暂行)的通知((91)环监字第090号)
九、关于印发《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总站综字[2007]96号)
十、关于印发《国控地表水自动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暂行)》等规定的通知(总站综字[2007]44号)
十一、关于印发《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技术规定》等3项技术规定的通知(总站源字[2007]148号)
十二、关于印发《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技术要求(试行)》和《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总站海字[2007]152号)
第三章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一、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二、人员管理
三、监测全过程管理
四、文书档案管理
第四章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
一、质量控制中几种重要技术手段和方法
二、环境要素监测质量控制
三、应急监测质量保证
四、质量控制技术索引
第五章 环境监测常用仪器的校准方法
一、校准方法编写格式
二、环境监测仪器的校准方法
第六章 计量认证
一、国家计量认证环保评审组工作程序
二、计量认证工作文件
第七章 质量管理常用术语和定义
一、通用术语和定义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专用术语和定义
附录一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目录
附录二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GB/T19023——2003)
附录三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五 关于颁发《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试行)的通知(技监局量发[1991]374号)
收起全部↑
精彩书摘
海底沉积物样品利用抓斗进行收集。
采样现场制作空白样品、平行样品等质控样品,并贴上不相连号的样品标签,以密码样的形式送香港政府化验所分析。
浮游植物的取样、鉴定、分析及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按照《香港政府环境保护署浮游植物监测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2)泳滩监测:环保署定期在香港41个宪报公布泳滩和3个非宪报公布泳滩采集水样监测,其监测频率、监测站点位置的选择、监测分析方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等主要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及美国环境保护局的相关指引并结合香港实际制定的。在泳滩开放时间每月最少监测3次,其他月份每月最少监测1次。监测内容包括观察现场情况、测量水温、溶解氧、大肠杆菌群、pH值、盐度和混浊度等。
3)地表水监测:香港自1986年起对全港地表水水质进行监测,设置了82个监测断面,其分布覆盖了30条河溪,监测频次为每月一次。
香港环保署负责现场水质测试和样品采集。采集水样时,配带多参数水质计量仪、流量仪等现场监测仪器和数据记录器、掌上电脑,现场监测水温、pH、溶解氧、浊度和流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数据记录器内并马上与该监测断面的正常参数范围比较,分析和核对数据的可靠性,观察和记录现场环境情况等信息。
前言/序言
环境监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系统的综合性学科,开展环境监测是准确地获取数据、科学地解析数据和合理地综合利用数据的过程,是环境立法、执法、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使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之一,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初期,我国就开始有组织地推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以普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基本知识、制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建立监测方法、研制和生产环境标准样品与质控样品为依托,以质量控制考核和技术培训为主线,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保证工作路线。1991年,原国家环保局颁布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制度(暂行)》和《环境监测优质实验室评比制度(暂行)》等一系列制度,标志着质量保证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轨道。全国性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数据比对、持证上岗考核、优质实验室评比以及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等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环境监测人员素质、质量管理水平和监测能力的全面提高,推进了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更加程序化、系统化、制度化、法制化,基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工作的开展,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已从单一的、简单的制定规章制度,逐步发展到全面的、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从单一的环节程序控制,发展到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控制,将组织机构、工作程序、职责、质量活动过程、各类资源和信息等整体优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成一个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使管理程序化、程序制度化、制度法制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