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 pH ERM-510105 标准样品 6.29 2023-05-30 50g棕色玻璃瓶
¥800.00
土壤 pH ERM-510101 标准样品 8.25 2023-05-30 50g棕色玻璃瓶
¥800.00
土壤中重金属总量 ERM-510206 标准样品 As4.56、Be1.78、Cd0.086、Co9.6、Cr54.8、Cu13.3、Hg0.021、Mn441、MO0.44、Ni21.2、Pb16.3、Sb0.407、Tl0.39、V67.6、Zn53.4(单位mg/kg)-50g(浙江滨海盐土) 2026-09-30 棕色玻璃瓶
¥900.00
土壤中重金属总量 ERM-510205 标准样品 As3.03、Be1.96、Cd0.133、Co11.7、Cr61.4、Cu20.2、Hg0.215、Mn220、MO0.27、Ni19.7、Pb24.3、Sb0.81、Tl0.55、V80、Zn54.8、Sn(10.4)b(单位mg/kg)-50g(江西水稻土) 2026-09-30 棕色玻璃瓶
¥900.00
纯二硫化碳配套试剂 601606 无 2025-06-30 10ml安瓿瓶
¥400.00
甲醛吸收储备液 600309 5.5%ml/ml 2024-01-31 20ml 安瓿瓶
¥60.00
甲醇中9种VOC混合(III) 1000μg/mL 1.2ml 分析校准用标准样品 600914 GSB 07-1986-2005 苯:1000µg/mL 甲苯:1000µg/mL 乙酸正丁酯:1000µg/mL 正十一烷:1000µg/mL 乙苯:1000µg/mL 对二甲苯:1000µg/mL 间二甲苯:1000µg/mL 邻二甲苯:1000µg/mL 苯乙烯:1000µg/mL 2024-03-31 1.2ml 棕色安瓿瓶
¥600.00
甲醇中9种VOC混合(II) 100μg/mL 1.2ml 分析校准用标准样品 601011 GSB 07-1986-2005 苯:100µg/mL 甲苯:100µg/mL 乙酸正丁酯:100µg/mL 正十一烷:100µg/mL 乙苯:100µg/mL 对二甲苯:100µg/mL 间二甲苯:100µg/mL 邻二甲苯:100µg/mL 苯乙烯:100µg/mL 2023-03-31 1.2ml 棕色安瓿瓶
¥600.00
甲醇中9种VOC混合(I) 10μg/mL 1.2ml 分析校准用标准样品 601112 GSB 07-1986-2005 苯:10μg/mL 甲苯:10μg/mL 乙酸正丁酯:10μg/mL 乙苯:10μg/mL 对二甲苯:10μg/mL 间二甲苯:10μg/mL 苯乙烯:10μg/mL 邻二甲苯:10μg/mL 正十一烷:10μg/mL 2024-06-30 1.2ml 棕色安瓿瓶
¥600.00
异辛烷中7中指示性多氯联苯混合溶液标准样品 449801 GSB 07-3837-2021 50.0μg/mL 2026-11-30 1.2mL
¥1600.00
正庚烷中石油烃(C₁₀-C₄₀)溶液标准样品 449301 ERM-1013-2022 石油烃(C₁₀-C₄₀)1000µg/ml 2024-02-28 1.2mL 主要用于石油烃环境监测及相关分析测试中仪器校准、方法评价、样品复制和质量控制等。
¥600.00
正庚烷中正葵烷、正四十烷混合溶液标准样品 449201 ERM-1012-2022 正葵烷100、正四十烷300(单位µg/ml) 2024-03-31 1.2mL
¥600.00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基础理论考核试题集
定价:120.00元
作者:柏仇勇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ISBN号:978751113824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出版时间:2018-12-01
印刷时间:2018-12-01
版次:1
印次:1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页数:509页
字数:690千字
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当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运维技术考核 需要,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基础理论、各类监测方法 以及运维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梳理,并对臭氧标准溯 源、传递比对体系,环境空气质量颗粒物手工监测及 比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等应知应会的知识进行了提 炼。本书可作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运维技术人员的基 础学习资料和考核复习材料。
目 录
第一章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第一节 通用知识
第二节 监测点位布设
第二章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
第一节 基础知识
第二节 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
第三节 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仪
第四节 颗粒物监测仪运行维护
第三章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
第一节 基础知识
第二节 点式分析仪器
第三节 NOx点式分析仪器
第四节 SO2点式分析仪器
第五节 O3点式分析仪器
第六节 CO点式分析仪器
第七节 开放光程监测系统
第四章 臭氧标准溯源、传递及比对
第五章 环境空气质量颗粒物手工监测及比对
第六章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及指数
附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 664—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93—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201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0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
检测方法(HJ 654—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HJ 655—201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02、N0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HJ 193—2013)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HJ 656—2013)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17)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环境空气臭氧一级校准作业指导书(试行)
环境空气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间接比对作业指导书(试行)
环境空气臭氧传递标准间逐级校准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比对核查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HJ 818—201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HJ 817—2018)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
好评度